采寫:索寒雪
在中石化與阿里巴巴集團合作的消息被熱炒之際,《中國經營報》記者獲悉,早在2013年下半年,中石油參股的北京石油交易所(簡稱“北油所”),就在力促中石油油品銷售部門與阿里巴巴集團就新型加油卡業務進行合作。
記者致電北油所總裁劉少賓,他證實:“北油所、中石油、阿里集團仍然在談,模式已經確定,但是還沒有簽署相關協議。”
據了解,劉少賓所言的模式為,北油所和中石油聯合推出能在中石油各大加油站使用的按“升”計算的加油卡,銷售加油卡的資金將由阿里巴巴集團相關金融部門運作,促其升值,並形成收益。
在整個利益鏈條中,北油所、中石油與阿里巴巴集團各司其職,實現聯姻,不過,中石油有關負責人向記者否認了這一消息,阿里方面公關負責人則稱,沒有消息可以提供。
聯合推出新型加油卡
在記者獲得的資料中顯示,推出成品油加油卡業務已經被列為北油所2014年的計劃之一。
目前,北油所是北京市唯一一家市屬國有資本與石油央企合作建設的石油化工品現貨交易綜合服務平台,立足現貨交易,業務範圍覆蓋全部石油石化品交易,2012年全年現貨交易額達到1005.86億元。
2010年,北京石油交易所曾發布公告稱,當日起正式投入運營。公告還顯示,中石油股份、中化國際(600500.SH)(600500.SH)以及中海石油投資控股公司,是該機構的三家央企股東,聯合參股比例超過35%。
借助中石油這一股東的資源,北油所一直計劃能夠進入到成品油銷售環節。在記者獲得的資料中顯示,推出成品油加油卡業務已經被列為北油所2014年的計劃之一。“正式推出成品油加油卡業務,旨在幫助消費者降低油價,鎖定用油成本。”
成品油加油卡業務的主要支持來源之一,就是北油所的股東中石油。“我們和中石油油品銷售部門談過很多次,他們也很支持。”劉少賓向記者透露,“但是,把這件事情出去還太早。”
中石油和北油所此次試水的加油卡業務與以往不同,並有可能成為中石油在北方業務挑戰中石化的“殺手”。
該新型加油卡的模式是消費者能夠自己選定時間點,購買含有一定成品油數量的加油卡。也就是按“升”購買加油卡。目前,中石油、中石化普遍採用的是銷售儲值型的加油卡。兩者之間最大的區別在於,按“升”購買的加油卡,消費者可以從認為價格合理的區間內,購買加油卡,鎖定價格。
根據現行成品油定價機制,成品油價格每10個工作日都會調整一次,但當汽、柴油的漲價或降價幅度低於每噸50元,折合到每升調價金額不足5分錢時,為節約社會成本,零售價格暫不作調整,將納入下次調價時累加或沖抵。
儲值型的加油卡無法鎖定成品油價格,只能隨價格漲跌而消費成品油。
“這是一個很大的突破。”一位來自華北地區的能源投資公司人士向記者表示,“這相當於一個小型的期貨,現在鎖定未來的價格。市場優勢非常明顯。”
而該人士也明確表示,對北油所加油卡模式的關注,並積極與之接觸洽談合作。
其實,早在2013年,北油所就策劃推廣類似的加油卡業務,但是當時只是實驗階段,沒有整合中石油的加油站資源,只是在個別民營加油站中進行了試點,所以市場反應平淡。
“去年,我們和我們的股東——中石油、中石化的成品油銷售部門接洽了幾次,他們還是非常支持我們的模式,並希望北油所能夠在‘按升’銷售的加油卡中進行試點。”劉少賓透露,“目前的計劃是,中石油的所有加油站都可以容納到加油卡的銷售中,這對我們的模式推廣促進非常大。”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