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亨網編譯呂佩憶 綜合外電】
國際貨幣基金最新的預估顯示,以購買力平價計算,中國今年的 GDP 將達 17.6 兆美元,而美國只有 17.4 兆美元。但分析師普遍不以購買力平價來評估經濟規模,且經人口調整後,中國的經濟規模仍遠遠落後美國。
IMF 的資料是以購買力平價所做的預估,也就是以調整生活成本後的匯率來做的評估。由於麥當勞的大麥克在全球相當普及,且品質相對一致,《經濟學人》雜誌曾以大麥克漢堡創立「大麥克指數」,來衡量全球各國的購買力。但是《International Business Times》卻指出,購買力平價並有效的比較不同國家的經濟,因為諸如飛機或國際貨運費用,都不能根據生活成本進行調整。若要衡量一國的經濟體質,名目 GDP 仍是較廣泛採用的資料。
「購買力平價」用來區別各國的物價情形,但是卻無法反映兩國實際上的情形。包括《彭博》、《衛報》都報導,以世界銀行的資料,美國未經通膨調整的 2013 年 GDP 為 16.8 兆美元,遠高於中國的 9.24 兆美元。
JPMorgan Chase & Co. 的全球經濟分析師 David Hensley 指出,以更為普遍、較廣為接受的衡量標準來看,美國仍是全球最大經濟體。購買力平價會誇大開發中國家的重要性,因為購買力平價忽略了每個國家對世界資源的掌控及對全球活動的影響力。以購買力平價來計算,看不出來全球正在進行的財富反轉。
此外,《Quartz》引述北京大學金融教授 Michael Pettis 的話報導,中國和美國計算 GDP 的方式不同,而且中國認列貸款違約的標準不同,因此認列的數目和價值也遠低於美國,所以衡量中國的 GDP,也無法精確與美國比較。
Hensley 認為,新興市場在 2000 年代表現十分亮眼,而已開發國家則是相當笨重。但是現在看起來,美國已經重新調整了步伐,並逐漸走向復甦之路,而中國還必須非常努力才能跟得上美國的腳步。
經人口調整後,中國的經濟仍遠低於美國,即使以購買力平價來看也是如此。《彭博》根據 IMF 的數據進行計算,經人口調整後,中國的經濟規模全球排名第 86,進步 29 名,美國排名第 10。前三名則分別為卡達、盧森堡及新加坡。
《International Business Times》則是認為,IMF 的報告倒是會被政客用來操弄民眾。根據一份 2014 年的 Pew 研究調查,大多數受訪的美國民眾相信,中國已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經濟體。畢竟中國崛起迅速加上人口龐大,令衰弱中的美國深感威脅。
另一方面,IMF 預估中國今年 GDP 成長 7.4%,但對中國的影子銀行感到憂心,並稱中國必須更努力實施結構性改革。此外,隨著中國的不動產市場降溫,官方如何避免崩盤,也令 IMF 感到憂心。
『新聞來源/鉅亨網 http://news.cnyes.com/ 』
關鍵字: 財經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