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險業賣保單,金管會開始給業者打分數,分數越高、海外投資額度可加碼,安定基金也可減免,引導業者多銷售有助提升國人保障的保單。
金管會建立保險「商品結構綜合評分值」,保障型險種、年金險及微型保險賣愈多,分數就愈高。金管會並將評分連結到海外投資額度加碼,藉此鼓勵業者配合政策,賣金管會中意的保單。
金管會主委曾銘宗下半年推動保險業競爭力方案,其中的銷售獎勵機制、「商品結構綜合評分值」已出爐。
壽險業者若多銷售保障型險種、微型保險及年金險等政策鼓勵的保險,積分可「加倍」、即1元保費可用2元計算;但若賣躉繳險、儲蓄險、投資型保單,這類金管會不愛的保單,分數會被「打折」,業者賣出100元、只能以10元計算。
保險局表示,台灣已邁入高齡化社會,年金險及保障性質重的保單,更為重要,未來只要綜合評分分數越高的保險公司,會因為「產品賣對了」,海外投資額度可加碼1%。
在保險局鼓勵的政策性保險中,微型保險除連結到海外投資額度,也連結到安定基金差異化管理辦法;即微型保險賣越多,不僅海外投資可加碼,還可減免安定基金費用提撥,也讓微型保險,頓時成為市場下半年最熱門的保單之一。
近期各大產、壽險公司為衝刺微型保險,紛紛找上各縣市社會局及社福單位,希望找到符合資格能買微型保險的中低收入戶;某南部縣市的社會局,還得先開一個「非正式標」,才能確定要跟哪家壽險業合作。
微型保險的目標客戶群,是中低收入戶,但這些「潛在保戶」似乎對微型保險沒有太大興趣。
保險公司甚至指出,「保費都是我們出」,微型保險只能用送的,才有業績。還有家壽險公司想跟大專院校合作,希望提供中低收入戶學生微型保險,但很多學生卻怕別人知道自己的身分,而不願出面簽名,讓業者連送都送不出去。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