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Blogtrottr
批踢踢實業坊 movie 板
 
[新聞] KANO奇蹟 熱血召喚野球魂(有雷)
Mar 14th 2014, 12:06, by ttomoee

作者ttomoee (51244)

看板movie

標題[新聞] KANO奇蹟 熱血召喚野球魂

時間Fri Mar 14 12:06:40 2014

新聞網址:http://www.wealth.com.tw/index2.aspx?f=301&id=4058 KANO奇蹟 熱血召喚野球魂 日期:2014-03-12 作者:曾嬿卿、趙佳美 出處:財訊 第 446 期 你有多久沒看電影流眼淚了?魏德聖監製的棒球電影《KANO》,不但帶領台灣人回到1930 年代,還讓人撫今追昔,重新燃起勇於面對惡劣環境的拚博鬥志! 這是一部講述勇氣、奮鬥、自信、認同的電影,他告訴你,什麼才是「不要想著贏,要想 不能輸」,永不放棄的精神! ********** 1931年的嘉義農林學校,一支從未贏過球的棒球隊,在教練近藤兵太郎的鐵血訓練下,由 台灣漢人、原住民及日本人合組成軍,一年後贏得台灣冠軍,打進日本甲子園。這則傳奇 故事,在八十年後,被魏德聖率領的「三族共和」團隊,花了兩年多,合力打造出《KA NO》奇蹟,讓觀眾在電影院裡感動流淚。 棒球一直是台灣的國球,可是卻因為政治問題,讓國人一直不了解在日治時期台灣的棒球 運動:既不知1921年花蓮原住民即有一支「高砂棒球隊」、23年的「能高團」少棒,還遠 征日本,大勝日本球隊;更不知31年到36年間,嘉義有支「嘉農隊」五度打進日本甲子園 球賽。《KANO》就在還原這段被遺忘的歷史。 甲子園球賽之所以好看,就是因為不像職棒的功利,高中棒球隊講求體育精神與榮譽感, 那種為棒球拚命、「一球入魂」的精神,才是棒球運動的最高境界。在台灣,棒球曾是國 人的共同記憶與驕傲,曾幾何時,為贏而贏、為贏而不擇手段,卻讓棒球變質,在台灣什 麼都假的當下,這樣一部教人「不要放棄」的電影,難怪會颳起一陣熱血旋風。 前總統李登輝看完電影後,也說自己都流眼淚了:「這不是只有打球,透過打球本身,每 一個人奮鬥、有目標、大家團結、認同最重要要有好的領導者來訓練人才,這是台灣成功 最好的例子。」《KANO》講的是團隊合作、不能輸的精神,對於現時「怎麼看自己都 不順眼」的台灣民眾而言,不啻是一部很能激勵人心的勵志電影。 劇本動人:挖掘塵封歷史 故事激勵人心 但是光靠「精神召喚」,別說無法把非球迷吸引到電影院,連球迷都不一定埋單,這部戲 能贏得台灣觀眾喝采,票房一舉衝上1億5000萬,製作團隊接連三記好球,功不可沒。 好的故事是一部戲的成功要件。KANO這支爛球隊,如何在治軍嚴謹的教練打造下,脫 胎換骨,而在甲子園球場上,明知會輸、還拚搏到底;這不是杜撰的故事,這是真實的歷 史。而在那個充滿種族歧視的時代裡,這支被戲稱為「雞尾酒」的「三族共和」球隊,近 藤教練以「只挑人才、不挑人種」的思維,更是具打破種族與階級藩籬的遠見。 這個故事,是大約2005年魏德聖在籌拍《賽德克.巴萊》翻找台灣史料時,無意中看到嘉 農(日語發音KANO)棒球隊的故事,顛覆了一直以來以為台灣棒球起源是「紅葉少棒 」的認知;原來,比紅葉少棒更早30多年前,台灣的棒球已是揚名日本。 他去拜訪《典藏台灣棒球史──嘉農棒球》一書作者──嘉農校友會總會長蔡武璋,「當 時《海角七號》還沒拍出來,我根本不知道這個人是誰,但在他的感染下,我相信我們的 故事可以被拍成電影,讓國人重新認識嘉農光榮的那一段歷史。」辛苦搜集嘉農資料十多 年的蔡武璋說,當年念嘉農的人都知道這段故事,但外界卻毫無所悉,他不甘歷史被埋沒 ,常趁著嘉農日本校友會聚會之便,走訪當年校友,寫成了這段棒球歷史。 蔡武璋的辦公室裡,滿滿都是他蒐集的資料,他驕傲的穿著KANO棒球服應付各方採訪 ,他十分開心電影上映引發熱潮,但其實他等這一刻等了9年!原來,魏德聖忙著拍他前 兩部電影,直到《賽德克.巴萊》完成後,魏德聖才回頭編寫這段棒球故事,而且交由從 未拍過電影的馬志翔導演,讓人跌破眼鏡。 蔡武璋引介了當時還在世的蘇正生(當年嘉農的二棒中外野手),那時蘇老先生告訴魏德 聖,當年嘉農棒球隊的訓練,完全沒有族群的問題,大家一心只想為台灣取得棒球上的榮 譽,這更感動了魏德聖,堅定他要拍成電影的夢想。 魏德聖原本想要在拍完前一部大片之後,拍一部「小片」喘口氣,沒想到被《賽德克.巴 萊》鍛鍊出來的團隊,到了這部棒球電影卻一樣對「真實細節」龜毛,也把原先只打算花 1億多、2億元的預算,拉升到3億3000萬元。 嚴選角色:台日海選 永瀨正敏最吸睛 對「真實」的要求,反映在《KANO》片中許多部分,不但對史實考究,因應當年情況 ,全劇有90%以上說日語;對選角一樣不馬虎。由於故事裡的團隊有三種族裔,《KAN O》裡的角色也都挑選相應的族群來演出,例如教練近藤兵太郎,就越洋找來日星永瀨正 敏飾演,而棒球隊裡的日本、漢人與原住民隊員,就由同樣族裔、且是棒球選手的素人來 扮演。 為了尋找球員,電影公司工作人員從全台各高中、大學球隊的5000名球員中海選,最後脫 穎而出者再接受半年的訓練,課程包括有體能、表演與日語。 「吳明捷(戲中投手)投球像老鷹一樣大鵬展翅,曹佑寧(飾演吳的演員)也有老鷹般的 眼神,」曹佑寧目前仍是輔大棒球隊成員,馬志翔認為,棒球電影要拍出球技,這是他最 堅持的事,因此,他寧可用會打球的素人,畢竟「演技可以教,球技教不來」。對選角一 樣不馬虎。由於故事裡的團隊有三種族裔,《KANO》裡的角色也都挑選相應的族群來 演出,例如教練近藤兵太郎,就越洋找來日星永瀨正敏飾演,而棒球隊裡的日本、漢人與 原住民隊員,就由同樣族裔、且是棒球選手的素人來扮演。 為了尋找球員,電影公司工作人員從全台各高中、大學球隊的5000名球員中海選,最後脫 穎而出者再接受半年的訓練,課程包括有體能、表演與日語。 歷史考據:回到三○年代 預算大失血 由於此片背景為三○年代,為了呈現當時台灣與日本的生活樣貌,大到街道、房屋、球場 ,小至服裝、髮型、生活用品,都很考究。為方便拍戲,更乾脆花5000萬元搭景,還原當 時的嘉義市區,另外還蓋了三個球場支應球賽戲;後來又發現日本甲子園球場不同於台灣 ,不是黃土而是黑土,團隊還想盡辦法用廢棄輪胎打碎舖灑,以求逼真。 導演馬志翔就說,全劇「最困難的部分就是考究,要還原那個時代的人事物」,他認為, 要建構那樣的環境,讓演員相信他活在三○年代,他們表現出來就會是那個時候的樣貌, 「我很在乎細節,一部好電影是很多小細節組成的。」另一個困難點是棒球賽的呈現,如 何讓它精采,如何從文字轉換成影像,執行上的難度很高。 在日本甲子園的比賽是全片重頭戲,一場甲子園開幕、22個球隊進場的戲,劇組依照歷史 照片,製作參加甲子園比賽隊伍的服裝,但由於照片是黑白的,如何把顏色還原,還得一 一打電話查證,拼湊出原本球衣的款式和顏色。 最後光是這場戲,就製作了約一千件球衣,而且扮演各支球隊的臨時演員,也都是真正的 高中棒球隊員,連魏德聖都曾大嘆:找打籃球的不行嗎? 為了更加了解當時情況,他們也訪談了當年嘉農的幾代球員,例如人稱「台灣最強第四棒 」的洪太山等選手,以及近藤的子孫與學生。劇本翻譯成日文後,還請老人家用那時代口 語去修改,以便更符合那個時代的腔調與用法,並請日本導演林海象加以潤飾。 一億元的台灣票房,才花九天就達到,《KANO》的企圖心還不止於此,在日本已賣出一百 多家院線,再加上美國地區正在接洽版權,還被一家美媒譽為「全球最好看的棒球電影」 ,票房有望再告捷。從《海角七號》開始,一路投資魏德聖的桃園捷運公司董事長劉奕成 說,魏德聖的團隊絕對是台灣最好的電影團隊,他的作品完整度高,他稱許魏德聖不會為 了票房上映場次而縮短片長,浪漫理想性格可見一斑。 當年《海角七號》靠網友口碑傳遞,大賣5億3000萬元台幣,至今仍是國片最高票房冠軍 ;第一次改當監製的魏德聖,口碑與票房能否超越他的前兩部作品,令人關注。 ************* 子篇Q&A 「起用馬志翔執導 就是賭他可以完成」 魏德聖:關鍵時刻,我也常被丟棄... 採訪/曾嬿卿、趙佳美 整理/趙佳美 大膽起用沒拍過電影的馬志翔擔任《KANO》導演,找來日本演技派演員永瀨正敏當主 角,首開先例幾乎全片日語對白魏德聖對這部他首次擔任監製的新片,有何心得?以下是 訪談摘要: 問:除了打棒球的經驗、了解運動員的訓練細節外,你看到馬志翔什麼特質,讓你敢選擇 從未拍過電影的他作為電影導演? 答:我看過他所有的電視劇,他戲劇掌控能力沒有問題,只是缺乏電影製作經驗,但是 我有團隊可以支撐他不足的地方,這不是大問題。一個人沒有電影的經驗,不代表他就不 能拍電影,否則就全世界沒有人可以拍電影了!電視戲劇給了馬志翔一個證明自己的機會 ,他本身又有棒球的底子,接下來是我們的眼光問題,願不願意賭他可以完成?因為從以 前至今,我都是一個在關鍵時刻被丟棄的人。 導演變監製 像武官變文官 問:在關鍵時刻被丟棄的人? 答:1999年,我執導鄉土的《七月天》短片拍得不錯,很多人把我定型在鄉土劇導演,但 是我說我想拍《賽德.克巴萊》,大家不相信我能拍;拍了《海角七號》暴紅後,大家又 找我拍微電影,或是大陸很多有錢的城市觀光行銷類型的電影,我都拒絕,我還是想拍《 賽》片,他們說不行啦你不會;後來證明了我會,又有人拿原住民題材來找我。 難道你不能看到我的特質、肯定我是個導演嗎?既然我對戲劇有掌控的能力,為什麼不 能相信我對任何戲劇的類型都有掌控的能力? 我以前常因此而失去很多機會跟可能性,所以當我有能力作選擇的時候,我能不能相信 我的眼光是對的?我判斷他(指馬志翔)做這個是沒有問題的,並且我給他的資源是足以 完成這部電影的。重點是劇本是我寫的,我可以「偷渡」我的東西在裡頭,接下來是他怎 麼給我「他的東西」了。所以面對投資者質疑時,我會說,投下最多資金的人是我耶!我 是經過自己審慎評估的,我怎可能讓自己輸呢? 問:當了監製以後,你的心得是什麼?所花心力跟導演有何不同? 答:當監製的心得就是,下次不要當監製了(靦腆地笑)! 當時《KANO》對我來說劇本題材最成熟、可以馬上去作,但不適合我來主導;但是有 另一題材(指計畫中的台灣三部曲電影)是非由我來主導不可,但是時機未成熟。我不想 為了自己要當導演,結果全公司的人耗在哪裡等你,所以我先作《KANO》。 我覺得當監製好像更累!我常比喻導演是「帶兵打仗的將軍」、監製是「宰相治國」,誰 辛苦?應該說誰適合擺在哪個位置,我這次覺得吃力是武官改做文官,拿捏不好、所以很 痛苦。 但是我們現在可以很有力量跟人家說,「我們拍了好作品」,接下來就是用力行銷它,讓 好東西拿回它應該有的價值,金錢與心理上的回饋,就是作者最大的心願。 再拍日治片,會被視為漢奸 問:《KANO》這個故事一開始就設定日語發音嗎? 答:這不是我「設定」日語發音,那個年代本來就是那種環境,而且它是發生在學校, 片中人私下還是用母語交談。現代人喜歡以自己的觀點去看從前,你想想,一個美國人、 一個法國人、一個中國人,請問我們會用什麼語言去溝通?當然是英文,可是你不會說這 是「媚美」,因為語言只是溝通的工具、不要當成是鬥爭的工具;原住民、 日本人、漢 人在日本統治時代,三個不同的民族,他們會如何溝通? 問:你接下來拍戲的主軸是否都會放在台灣與日治時代? 答:都會放在台灣,但日治時代不會,再拍下去我可能要被視為漢奸了(自嘲狀),其 實我沒刻意拍那個時代,是因為拍《賽》片找資料時,湊巧發現了很多那個時期美好的故 事。 問:是不是一開始就知道這部電影無法進大陸? 答:是啊!我也不打算去,但是我並不是不care(關注)這個市場,是它不要我、不是 我不要它。 問:你不會為了大陸市場做改變嗎? 答:那就不用拍這部片了啊! -------------------------- 魏導的回應跟"勇者的浪漫"頗契合的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35.56.90

onetwo01:酷斃了 03/14 12:12

suba1121:推 那就不用拍這部片了啊! 03/14 12:15

foolofsword:推魏監製 03/14 12:15

onetwo01:說真的我到賽德克為止都不喜歡他,現在真的是五體投地 03/14 12:16

monica04598:最後兩句..讚..(但偶不是反中喔) 03/14 12:20

lanuvie:魏導真的超瞭解自己跟市場的XDD 也懂得時機 03/14 12:21

lucy07030703:魏導講話都超直接老實XDDDD 03/14 12:23

EMIN3M:魏導講話有種樸實的霸氣XD 滿可愛的 03/14 12:25

Touber:推魏導! 03/14 12:28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dooneroe 的頭像
    dooneroe

    2016台北車站附近有什麼好吃的美食餐廳台北車站巷弄隱藏版銅板美食北車附近新開的KBOOM-K棒韓式料理!韓國烤肉台北車站美食推薦 台北車站美食餐廳排行榜

    doonero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