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社會工作十年了,一直以來總是安安份份的當個上班族。不過隨著外在環境越來越不景氣,如何替自己增加收入,已成為重要的課題。金融工具雖然琳瑯滿目,但權證由於本小利大的特性,是我選定用來增值資產最重要的商品。
原本對於投資相當外行的我,大多以定存或基金作為主要累積資產的工具。不過,這十年來隨著利率越來越低、物價卻越來越高,儲蓄反而使錢越來越薄;基金,則有賺有賠,兩相抵銷後,實質財富也未能有效累積。
由於朋友從事金融證券相關行業,在一次因緣際會下,帶領我進入權證投資的世界,才發現其實權證投資並沒有那麼難,它可以是懶人投資術的一環,就像種菜一樣,種子撒下去後,只要適當的澆水施肥,時間到了就可以準備收割。
事實上,雖然我的權證投資資歷並不長,不過才近兩年的事,不過我卻發展出自己的一套操作方法。簡單說,我通常偏向做多,因此以認購權證為主,但多半挑選較為價內的權證,通常在10%至20%之間。
雖然有人說,深價內權證槓桿倍數通常較低,甚至可以說是融資的翻版,但我個性向來謹慎,也不貪心,況且深價內權證,具有時間價值減損輕微,適合波段操作,以及與現股連動性較高等優點,因此其實是一項很好的投資工具。
除了深價內的權證外,有時我甚至就直接選定牛證,來當作波段持有的金融工具。其實牛證就是深價內權證,除了相關深價內權證所具有的優點外,牛證還多了一道自動停損機制,對於投資更具有一定程度的保障。
隨著持續在深價內權證領域進行耕耘,配合今年台股出現大多頭行情,使得我的整體資產也慢慢的開花結果。權證本小利大的設計特性,確實是小資族的我,最適當的投資工具。
(記者魏興中採訪、整理)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