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挺有意思
宋代剛好是貨幣高速流通的時代
唐代開始房地產買賣變得更加自由
明代經濟體系混沌 許多地方退化到以物易物
清代開國至滅亡房價只漲一倍 但惡性通膨其實頗嚴重
這可能與內城只能住旗人 強迫漢人開發新市鎮有關
整篇文章最有趣的是 北宋買房也像賭博
買中古屋改建有機會挖到舊錢
就像台北公寓買的人都在想都更
所以流行賣不掉加價賣
專業資深白領不吃不喝四百年才買得起開封房子
蘇東坡為了幫父親還開封房貸拖到很晚才買房 結果買房時又把房貸丟給兒子
蘇轍買在現代大約是竹北的地方 覺得很沒面子
蘇洵只想當天龍人 最後一輩子租房
歐陽修租房租到四十二歲才存夠 買了一百多間二手屋 然後當起了包租公
這在現代會被彭淮南叫去喝咖啡
九品小官想租開封單人套房 薪水去了五分之一
才女李清照跟父親住在開封雅房 要上廁所要去公廁 不過是自家資產
寇準擊退了契丹 敗給了房租
陸游想買在第二大城杭州(高雄:????) 也是買不起
岳飛布局三線城市(南崁???) 近500間房 150間出租成店面 耕地出租1400畝
宰相趙普不僅被皇帝賞了天龍房產 自己還加買新莊副都心豪宅 皇帝很震怒
http://www.wenwuchina.com/News/zhuanti/2013BuyThoseThings/index.html
若想到宋朝購房置屋請看宋朝購房全攻略,若80後們還在為蝸居而憋屈,要知道宋朝的那
些名人們也蝸居,那些被雙規的房叔房姐們請參看大宋朝的"房叔"們是如何合理化其房產
的,要想知道宋朝開封的房價有多高,可從兩個具體的例子窺知一二,連蘇東坡都買不起
首都開封的房子,靠借房子才把兒子的婚事辦妥。 歐陽修進京後感嘆"嗟我來京師,庇身
無弊廬",開封可謂寸土寸金。 除了首都外,在其他地方購房的情況呢? 蘇轍說"我老未
有宅, 諸子以為言",直到70歲才買到房子,陸游言"猶愧先楚公,終身無屋廬",宰相寇
準"無地起樓台",也買不起房。
前些日子,跟幾位"好古"的朋友閒聊,發現他們對古代居住生活普遍存在著認識上的誤區
。 比如說,他們都認為古代沒有開發商,市民想住上新房子,只能靠自己蓋。 再比如說
,他們還認為古代人少地多,即便是繁華的大都市,人口密度也不會太高,故此居住不成
問題,住房自有率接近百分之百。 最後他們還認為古代沒有銀行,人們置業時手頭不寬
裕,只能找親朋好友拆借,而無法貸款買房。 我對上述看法嗤之以鼻,並逐個予以駁斥
。 古代的住房自有率並不比今天高。 僅以宋朝為例,北宋初期開封人口就已達到五十萬
左右,整個城區除了道路和水面,剩下的就是房子,可供開發的空地寥寥無幾。 雍熙二
年九月,宋太宗想擴建宮城,發現拆遷的工程量太大,只好取消了擴建計劃。 而在南宋
極盛時期,都城杭州的人口已經飆升至一百多萬,城區面積卻不到三十平方公里
在宋朝買房,就跟後來元、明、清三朝一樣,都是先立契,再輸錢,最後印契。 "立契"
就是簽合同,"輸錢"就是繳契稅,"印契"就是請有關部門在合同上蓋章。 這麼說似乎過
於簡單。 事實上,在買賣雙方簽合同之前,還有一道手續,叫做"遍問親鄰"。 倘若您在
宋朝置了房子,即便房產證上註明業主是您老哥一個,其他任何人不得共有,您也不完全
擁有對那套房子的處分權。 因為宋朝是個宗法社會,在宗法社會裡,個人的財產總有一
部分屬於家庭,家庭的財產總有一部分屬於宗族,直截了當地說,你的房子總有一部分屬
於你的爸爸媽媽叔叔阿姨堂哥堂弟堂兄堂妹,如果他們不同意你把房子賣掉,那你就不能
把房子賣掉。 所以,賣方在賣房之前,必須得到家人和族人的首肯,這個環節就叫"遍問
親鄰"。 宋朝法律有規定:"凡典賣、倚當物業,先問房親,房親不買,次問四鄰,四鄰
不要,他人並得交易。"
宋朝開封房價到底有多高? 看幾個例子就知道了。 宋太宗太平興國元年,大將軍田欽祚
在開封買房,花了白銀5000兩,相當於銅錢5000貫。 宋太宗太平興國二年,割據福建的
軍閥陳洪進歸降宋朝,宋太宗為了獎勵他,分別給他的幾個兒子各買了一所房,每所房都
花了白銀10000兩,相當於銅錢10000貫。 到了北宋後期,房價又漲好些倍誒,萬兩白銀
或者萬貫銅錢根本買不到好房子。 宋徽宗政和七年,淮南轉運使張根說:"一第無慮數十
萬緡,稍增雄麗,非百萬不可。"意思就是那時候在開封置一所豪宅得花幾十萬貫,如果
再想裝修得更豪華一些,得花到100萬貫。 如果不買豪宅,只買普通的房子,得花多少錢
呢? 蘇東坡的弟弟蘇轍可以為我們現身說法,他晚年在開封買過一所普通住宅,花了
9400貫。 不過後來因為嫁女兒沒錢辦嫁妝,又把這所房子賣掉了。 對宋朝老百姓來說,
9400貫銅錢絕對是天文數字。 《宋會要輯稿》食貨64之16記載,宋太祖時國營紡織廠"綾
錦院"的熟練女工每人每月能領200鬥小麥,相當於兩貫銅錢。 如果讓綾錦院的熟練女工
在開封買一所普通住宅,得不吃不喝攢錢將近400年;而要是一個沒有技術的農民工攢錢
買房就更難了,他得付出800多年的努力,才能買得起蘇轍那套房子。
二十五歲的蘇東坡每月薪水20貫,此外還有400畝的職田。 所謂職田,就是朝廷為了讓地
方官衣食無憂,專門劃撥給他們的耕地。把400畝職田出租給佃戶,每年收租大約在800貫
左右
把薪水和職田加起來,蘇東坡的年收入已經超過了1000貫,這個收入水平在北宋是很高的
,意味著他存上8年積蓄,就能在京城買一所花園住宅。 但是蘇東坡沒有買房,他和他的
妻子王弗、兒子蘇邁借住在鳳翔府學,直到三年以後調離鳳翔。
蘇東坡為什麼不買房? 因為他把自己的收入都用來替父親還債了。 宋仁宗熙寧四年,蘇
東坡被調到杭州任通判,月薪漲到了30貫,職田增加到700畝,年收入大約在1800貫左右
,稍微攢上幾年錢,買房是不成問題的。 可是蘇東坡仍然沒有買房,不是不想買,是錢
不夠。 年收入那麼高,為什麼錢不夠? 因為他的開銷太大。
http://17455536.blog.hexun.com.tw/85500611_d.html
比如說歐陽修,他二十一歲到開封趕考,是租的房子;二十三歲再次到開封趕考,還是租
的房子;二十四歲考中進士,等待朝廷分派工作,還是在開封租房住;三十八歲那年做到
"知諫院兼判登聞鼓院",相當於國家信訪局副局長,仍然在開封租房。 後來他寫詩回憶
在開封定居的那些日子:"嗟我來京師,庇身無弊廬。閒坊僦古屋,卑陋雜裡閭。鄰注湧
溝竇,街流溢庭除。出門愁浩渺,閉戶恐為瀦。"這首詩裡有個"僦"字,意思就是租房。
整首詩的意思是說,當年他來到開封,沒有住的地方,只好在一個偏僻的社區裡租了一所
破舊的房子,那所房子地勢低窪,容易積水,一下大雨,四面八方的水都湧過來,院子裡
汪洋一片,出門上街都得蹚水。
http://hk.huaxia.com/zhwh/whrw/ls/2013/10/3590970.html
宋朝文人王禹偁写过一篇《李氏园亭记》,讲到当时首都开封的地价很贵:"重城之中,
双阙之下,尺地寸土,与金同价。"一尺地一寸土,跟金子一个价钱,地价如此之高,房
价可想而知。北宋末年,有位御史中丞翁彦国。御史中丞主管监察,兼管检察,就是过去
的监察部部长兼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这位翁部长或者翁检察长说过一句话:"京师户
口日滋,栋宇密接,略无容隙。纵得价钱,何处买地?"看来不光是房子贵,地皮也贵,
贵到有钱都买不到。
http://cathay.ce.cn/history/200912/21/t20091221_20658933.shtml
章珉活在宋仁宗时期,是翰林学士,也是秘书省校书郎,在当年的首都开封,应该算是一
个很普通的公务员吧。章公务员说,在首都上班就像在不同的时空之间来回穿梭一样,有
时候会觉得日子特别长,有时候会觉得日子特别短。什么时候觉得日子特别长呢?月初。
章珉的工资是在月初发的,他一到月初就数日子,等着发工资那天的到来,总感觉时间过
得慢。什么时候觉得日子特别短呢?月末。章珉月末得交房租。宋仁宗时期,秘书省校书
郎每月有三项收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65b35c0100cw5l.html
李清照的爸爸李格非,進士出身,在市立學校(鄆州官學)教過書,還做過一任財政局長
(司戶參軍),後來調入京城開封,在太學做了太學錄和太學教授。 李格非月收入40貫
,雖然比不上宰相、樞密使等大官,在當時也絕對不屬於低收入。 但即便如此,李格非
還是花了好幾年才買上房子,並給這個小家取名叫"有竹堂"。 事實上,有竹堂只是鬧市
區一套小戶型,李格非說,"環堵不盈丈",四面牆圍合的可使用面積還不到一個平方丈,
不到10平米。 一直到李清照嫁人之前的十幾年裡,李清照只要在京城居住,都是在這所"
有竹堂"過蝸居生活。
http://news.ifeng.com/history/zhongguogudaishi/detail_2010_12/21/3614664_0.shtml
細數歷朝各代的住房問題,宋朝的出租房應該是最引人注目的。 宋朝鼎盛時期,首府開
封的人口已過150萬,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宋朝規定不能在首府建房,日劇增加的
人口數量,宋金交戰以及天災等原因導致的大量難民南遷,令開封附近城市的住房問題日
趨緊張。 於是,宋朝出現瞭如現代出租房、旅館的住房,雖然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住房
緊缺的問題,但還是遠遠不夠。 宋朝在開封的官員,無論官大官小,多數都是租房過日
子。 "我生髮半白,四海無尺椽。"蘇軾的弟弟蘇洵一生都在出租房裡度過,老來還沒一
套屬於自己的房子,徒生感慨。
蘇轍參加工作幾十年,到七十歲那年才買上房子,不是在首都開封買的,是在開封南邊的
一個城市許昌買的。 在買房之前,蘇轍寫過一首詩,說"我生髮半白,四海無尺椽",又
說"我老未有宅,諸子以為言"。 活了大半生,頭髮都花白了,還沒弄上一套房子,搞得
自己在兒子們面前抬不起頭來,他們還老是抱怨。
北宋宰相寇準為官四十年,也不由發出尚無住宅而四處租房借居的感慨,人稱"無地起樓
台"的宰相。宋人江休復《江鄰幾雜誌》裡的詩句:"望月初請料錢,覺日月長;到月終供
房錢,覺日月短",更是形像地道出當時人們租房的心理狀態,頗有點現代人月月要為房
租愁的味道
。
南宋最多產的詩人陸游是一個典型的世家子弟。 當然陸游也做過官,先後在寧德主簿…
…禮部郎中等崗位上乾過很多年。 陸游從外官做到京官,從府縣碎催做到皇帝親信,整
體上看,他的仕途還算順利。 既然如此,他名下一定會有很多房產吧? 恰恰相反,陸游
一輩子沒有買過一套房,同時朝廷也沒分給他一套房。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