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季勁升4%
大陸需求增加 美國產區乾旱 烏克蘭動亂
|
今年首季世界糧食價格自2012年8月寫下歷史新高以來首度上升,促成因素包括中國大陸需求增加、美國乾旱,以及烏克蘭動亂。 新華社非報系 |
今年首季世界糧食價格自2012年8月寫下歷史新高以來首度上升,促成因素包括中國大陸需求增加、美國乾旱,以及烏克蘭動亂。
根據世界銀行〈每季糧價報告〉的資料,國際糧價今年首季勁升4%,領升的是小麥與玉米,兩者分別上漲18%、12%。結果是,4月國際糧價只比一年前低2%,只比2012年歷史高峰低16%。
世銀經濟學家表示,儘管2013年收成不錯,而且預測2014年將有破紀錄的穀類收成和存糧增加,價格還是在上升。
美國長旱,以及全球特別是中國大陸的強烈需求,是糧價上升的部分原因,但「東歐穀倉」烏克蘭也扮演一個角色。
烏克蘭是世界第六大小麥出口國,其國內小麥價格勁揚37%。總的說來,首季國際小麥價格比上季勁增18%。報告說,「這樣的升幅是2012年夏天歷史新高以來首見」。
|
乾著急 美國農產區鬧旱災,是全球第一季糧價走高因素之一。圖為美國總統歐巴馬(中)2月到加州視察旱情檔案照。 歐新社非報系 |
國際玉米價格上升12%。烏克蘭是世界第三大玉米出口國,其國內價格飆升73%,主因是延誤下種和成本上升。報告說:「烏克蘭發生的地緣政治緊張情勢迄今尚未擾亂出口,但不確定性如果持續,可能影響未來的生產和交易。」
其他為政治與經濟壓力所苦的國家,價格也往上衝。阿根廷小麥比去年上升70%。
專家擔心,糧價勁升可能傷害一些抵抗力弱的國家,可能醞釀糧食暴動之類社會不安。
世銀官員安娜‧雷文嘉表示:「未來幾個月,我們必須注意觀察這些價格,確保持續漲價不會增加全球貧窮國家的壓力。」
2007與2008年,糧價飆升在海地、喀麥隆、印度等地引起搶糧暴動。
世銀統計,2007年以來有37國總共發生51次糧食暴動,其中大多與糧價勁升有關連,例如2011年在突尼西亞,2012年在南非。
報告警告:「糧食價格可能引發並且加劇衝突與政治失穩,當務之急是落實能夠減輕這些影響的政策。」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留言列表